找到了!朋友圈刷屏 全城都在帮他“找耳朵”
昂头天外网
2025-04-05 14:16:31
目前的降息降准SLF等等都是在过去坏死的心脏上修修补补,贻误心脏移植的战机。
具体到2015年,应该降准8次,年内降到15%比较合适。2014年中国股市意外地从2000点上涨到了3000点以上——中国股市市值增加了10万亿元。
如果这个趋势能够持续到4000点,由此带来的新增企业股权质押能力和居民消费潜力将高达4万亿元以上———这将成为2015年中国经济最直接的稳定消费、稳定投资的积极因素。降低融资成本,必须从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入手: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宝贵的信贷资源。成熟市场经济的法定存款准金率一般只有5%左右,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在未来五年内,逐步从目前的20%下调到10%以下的正常水平。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中,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核心的风险在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滑。无论是美国奥巴马政府,还是日本安倍政府,在促进本国经济摆脱危机中,都借力股市上涨推动经济复苏。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不是像某些学者讲的一样越来越低,而是还可以保持高速增长十年、二十年。从这三方面来看:首先,中国净出口已经连续三年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2015年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背景下,净出口变化不会成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
一带一路一洲战略将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造血机制,同时有利于中国自身。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非洲方面,已有华坚集团等成功案例。当时发达国家陷入金融危机,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复苏。非洲有10亿人,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年轻人比例高,工资水平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他们都有对外援助资金,结果是力量非常分散,不能集中使用。2010年20国集团首尔峰会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列为共识的第一项,后来的峰会也多次强调。
以前类似的转移已有多次,这次的新特点在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庞大。2009年我在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期间有过新马歇尔计划的倡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以成为新的发展合作方式,这种方式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互补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心是基础设施建设。
(唐杰整理,未经林毅夫老师本人审阅)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由于国内工资上涨,中国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还有改进空间,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非常差。走出去战略在2001年才提出,国内外的政治、金融、法律环境都不一样,很多走出去的企业最终失败。
这些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促进所在国的经济增长,还会拉动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出口。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成立一个统一协调对外合作关系的对外发展合作部,来把资源组合起来,改变国际发展格局。
按照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员是1.24亿人,相当于当年日本的12倍。这是因为,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方面,中国还拥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原材料上,中国有很多剩余产能。发达国家的退休基金、中国及石油输出国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收益率很低,不如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种双轮驱动的发展合作方式对国际发展有很大意义。一带一路一洲战略面临不少挑战。在二次大战以后,发达国家设立了很多多边、双边的发展机构,比如联合国开发总署、世界银行、美国援外总署等,但并没有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低收入陷阱。上述建议在提出以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原因是发达国家已经走完了劳动密集产业发展和建设基础设施的阶段,对于发展中国家只能采取输血式的援助,附带很多条件。通过一带一路一洲战略,中国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增长瓶颈,引入造血机制,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发展起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描绘的百花齐放春满园愿景。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上非洲战略,促进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合作政出多门,有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等,还有进出口银行、中非基金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有比较优势。世界上能够承接这么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方只有非洲。
从二战以后到现在,在近200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当中,只有两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行列。但是结构性改革会压低消费、扩大失业,在政治上面临很大阻力。因此我提出一个全球复兴计划,主要内容是对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他们可以成为对外发展合作的两个支撑点。
如今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率先推进,为全球做出了榜样。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主,以产业转移为辅
其次,今天的俄罗斯不论在国家实力、领导的决断能力以及民族自信心等各方面,都同垮台前的苏联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只要油价低于75美元/桶,方兴未艾的页岩油气产业将无利可图。
普京最近宣布终止原来经保加利亚通往南欧的南溪天然气管道,而是改道土耳其。但是,油价暴跌也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在邀请金正恩心腹崔龙海访俄之后,又对金正恩和朴槿惠发出同时访俄的邀请,并为改造朝鲜铁路作出积极姿态。因此,积极帮助解决乌克兰危机,不但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有利,也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这明显是一个政治高于经济的决策。西方因此有人主张借此机会压垮俄罗斯,让其第二次解体。
但是,由于俄欧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巨大分歧,双方的战略互信几乎荡然无存。如此局面下,如果像俄罗斯这样一个在经济,安全、外交等方面有着全方位世界影响的大国轰然坍塌,对正在快速转型期的世界绝非幸事。
加之西方各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更使俄罗斯雪上加霜。中国应该抓住时机,派出高级别特使,在俄欧之间积极斡旋。
中国的稳定发展,必将继续推动亚太以至全球战略平衡的东移,使世界的单极格局更加快速地向多极转变。由于在反恐、防核扩散、乌克兰危机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等各种问题上的利益分歧甚至冲突,使得曾经绝对主导的美国及其盟友——欧洲和日本——间隙重重。